|
生产线实施标准化的5个阶段-ag九游会官方网站时间:2019-11-05 推行“标准化”的目的是为了实现“任何人都可以用最低的成本,做出制造质量稳定、使客户满意的产品。” 生产线实施标准化,可以分5个阶段进行。 1. 确定标准作业、制定标准作业书 a:制定标准作业书 ① 根据制造技术部门制定的作业指导书和零部件明细表,在班长、技术员的帮助下,在确保质量、生产效率、安全的前提下,制定出最合理的作业顺序。将其写成标准作业书。 ② 把作业内容分解成单位作业分别记入,并为使操作者便于理解插入简单的图解。 b:制定质量标准书 ① 制造技术部门要与质量管理部门协同作业,确定各自质量的制造、检查的重点。特别重要的项目要有制造、检验的双重检查并将检查结果记录在案。 ② 将其结果记入qc工程表,在明确制造和检查所分担的责任的同时,要在标准作业书及检验标准中注明。 c:排除阻碍生产的要素 在标准化推进的过程中要切实解决设备工具使用不方便、组装零部件的质量不合格、设计、结构上的不合理及不符合安全要求等阻碍生产的要素,这些工作是直接、间接的相关部门所要承担的非常重要的工作。
2. 确定标准时间 ① 班长按照标准时间的测定及设定方法,将操作者的作业所必需的时间几分几秒,即标准时间确定,将确定的标准时间记入标准作业书。 ② 标准时间要在确定每月必要的作业人员、出勤方式时及作业编制、作业改善等实施时使用。
3. 进行作业编制 a:制定出作业编制 班长将各个标准时间记入作业编制卡,利用作业编制板执行作业编制,按照组装作业的顺序决定每个操作者的作业量。 原则是按节拍时间份的作业量,平均分配给各操作者。 b:确定操作者的位置 ① 确定全体人员的作业位置即操作工位。为了避免操作者在一时间内集中在同一工位,发生操作者之间的相互干涉无法进行作业的现象,各工位的操作人员数要尽可能的均等,按照作业顺序配置操作人员。 ② 指导操作者在自己的工位内完成作业,禁止越境作业。 c:确定流水线两侧零件及工具类的位置 确定了全体操作者的操作位置和作业内容后,其次要在尽可能离操作者近的流水线两侧配置零件和工具。 d:随生产量的变动进行对应 ① 由于生产计划的增减带来出勤体制的变更,如加班、休息日出勤等,给生产带来困难时,要有与之适应的作业人员的增减,如作业编制的变更、替代作业编制的实施及流水线速度的变更。 ② 要使操作者尽可能的适应替代作业编制,每年要有计划的对全体作业人员实施多能化教育训练。
4. 通过作业人员培训确保作业编制的实施 ① 操作者作业编制的内容确定之后,接下来要对全体操作者进行内容的确切说明。 ② 就各自承担的作业内容和标准作业的操作方法、标准时间、质量、安全的注意点等分别对每一个操作者进行充分教育培训后,再转入新的作业编制执行。
5. 持续的改善 作业标准不是一次确定就能完成的。为确保更加稳定的质量、追求更高的产量,经常的进行改善是不可缺少的。另外作业方法的每次改善都要相应改定标准作业书,并且必须进行操作人员培训。 另外,在标准化的推进过程中虽然强调现场的自主努力,但是没有与现场有直接关的其它业务、技术部门等间接部门的协助是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的标准化的。例如,对于制造线上如果有使用不便的设备、工具就需要制造技术部门负责进行改善。 北京中产连精益学习号 微信号:chusanrending 最新评论 |